文学院:砥砺奋进传薪火 齐心协力谋新篇

发布时间:2022-11-15作者:访问量:

编者按: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在全校师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系列展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一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展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不断激发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团结奋进的热情,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文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引擎,在党建、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文学院党委不断深化“一核心两堡垒三示范四促进”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巩固发展,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党建引领和促进学院改革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学院党委贯彻“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理念,抓实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学院不断推进基于纵向设置的西南联大名师班级的本研一体学生党支部建设,持续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的指导,特色鲜明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党建带团建成效明显。学院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选树为“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教师党员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党员全过程培养体系卓有成效。党支部对以“文学院西南联大名师班级”的带动明显,每个纵向名师班级属于同一支部,每一级分别配备班主任,既有科学灵活的管理,更在支部的引领下加强了凝聚力,打造出具有文学院鲜明特色的党建引领班级的创新管理模式。

学科发展特色明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院秉承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的优良传统,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具有创新性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立足国家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紧跟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前沿,结合云南民族文化的地缘特色,构建汉藏语系语言研究重要平台,关注古代文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与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点现象,建成了云南省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C。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秘书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紧密结合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层次为目标,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工作。按照“内培外引、提升质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思路,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加快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优化教师成长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院倡导教师德才兼备、教学与科研并重,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五年来,学院在研国家级重大项目3项、国家级重点项目3项、国家级一般项目29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立项33项。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191篇,其中B类期刊论文34篇、C1类期刊76篇。获省级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省级其他奖项10余项,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在全校名列前茅。

启动卓越教师“4+2”培养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试点专业建设,先后有170位学生免试推荐进入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26名硕士研究生先后进入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学院4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奖,40篇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奖。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地方文化教育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建立合作关系,自2019年起每年暑假共同举办汉语言文字夏令营;委派教师赴泰国、缅甸、美国的孔子学院或华文学校任教;选派研究生到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捷克、加拿大、印度等地学习。汉藏语研究院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签订合作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联合培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选送优秀生赴美国和泰国深造,并招收美国、老挝、越南等国家的在读博士和硕士。

在服务地方文化与教育方面,学院顺利开展了“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经典诵读)”等“国培”项目以及“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专项工作项目”,培训效果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展望未来,文学院有信心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定位和云南省发展需求,以学科评估、博士点培育、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师范专业认证等重要指标体系为导向,继续打造科学、可持续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全国同类专业一流水平,努力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成为有全国影响力、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一流学科,力争实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优化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院行政管理、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