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在全校师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系列展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一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展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不断激发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团结奋进的热情,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生命科学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爱国精神,恪守“刚毅坚卓”的校训,以服务云南边疆、振兴基础教育为己任,团结带领师生以“四个着力”发挥一流党建引领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全面筑牢思想根基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西南联大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每年分层次制定贯穿全年、细化到月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带领师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学院走廊建成以“光辉的历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100多平米红色宣传阵地。学院党委获得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委教育工委“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系统“模范职工小家”、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学院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健全完善学院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制定完善40余个制度文件,严格执行学校二级党组织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师风师德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院风为学院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两次获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优秀单位”。
以治理能力提升促进建设发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学院获得生物学一级博士授权点,2019年获生物科学专业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新增科研项目138项,项目经费共计5019.9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项目经费2761.6万元。省部级项目31项,项目经费812.4万元。厅局级项目11项,项目经费80.3万元。横向科研项目29项,合同经费1301.9万元;获得国家、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立项培育5项。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示范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一流课程培育项目2门、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引进尚轶、祝光涛两名高层次人才,先后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多名教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等知名杂志发表文章。
着力抓实组织建设,有效优化育人体系
学院扎实推进高校党建20项重点任务和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任务落实,发挥学院党委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对标创建、达标创优,深入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点、纵、横”相结合的“3-2-1”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1+1”和“1+n”党员发展培养教育模式,“1+5+X”主题党日模式等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学院11个党支部100%高质量完成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发展党员624名,研发建设“生命科学学院党员教育培养管理系统”,获国家知识版权局授予软件著作权。完善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1+2+3”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提升育人成效,13个班级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1名学生获评“第十六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58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获国家、省政府奖学金,46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获“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88名毕业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均在80%以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均在95%以上。
着力提升师生素质,充分彰显示范效应
学院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带动师生素质提升,涌现出一批教学、科研、服务的尖兵,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重大突破。7人次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23人次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称号,1名教师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教师获省委高校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获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高教社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在校级以上比赛中获奖100多项,包括2017年中国移动-第九届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三等奖1项,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银奖1项,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生命科学联赛国家奖项10项,全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云南省“铭鼎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论文43篇。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就业,到边远地区就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340余名优秀毕业生扎根边远地区教育,多名学生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中学生物骨干教师等拔尖人才。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进科研与产业相融合,以科研成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科研成果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选派青年教师王洪洋、郭海业到学校结对扶贫点梁河县驻村工作,为脱贫攻坚、强农惠农、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经济,成功实现多种饲用酶制剂、制革酶制剂和食品用酶制剂在全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间接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省级第三方检测中心现已开展饲料、酶制剂产品等检测项目1200项。马铃薯科学研究院在云南省贫困山区组织开展马铃薯科技扶贫工作,所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在我省累计应用面积6000余万亩,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西南马铃薯主产区人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峻沛、许波、王敏康、李俊俊等12名科研人员承担了科技部的三区人才计划项目,直接服务云南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
展望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委领导学院工作的体制机制,一体化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管党治党、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围绕学校第13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坚持走教育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全面开启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