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建赋能 激发活力

发布时间:2022-11-11作者:访问量:

编者按: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在全校师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系列展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一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展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不断激发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团结奋进的热情,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建赋能发展,激发改革活力,学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强化理论武装,党建思政取得新进展

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稳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师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师生干事创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持续优化支部设置,选优配强支部班子,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意识形态阵地,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方面严把政治关,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640

学院1个党支部被评为云南师范大学“先进党支部”,2个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师范大学“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个项目被选树为云南师范大学“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项目”。研究生第二党支部2021年荣获云南省第三批“一流党建”示范项目的示范党支部称号,并推荐参加第三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建设和质量创优工作遴选;学院工会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工会考核一等奖,学院团委获评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学生会获评云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会”;教师党员张无敌入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辅导员何雁敏2019年获得云南省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冠军,并于2021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研究生党员李金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云南省第三批“一流党建”示范项目的研究生党员标兵,研究生党员刘健峰、李金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研究生党员曾锦获评“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研究生党员付洪凯推荐参评云南省第四批高校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的研究生党员标兵,本科生党员杨馨语获评云南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

640 (1)

突出党建引领,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依托“党建+学术沙龙”方式,提升师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2018年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汪懋华、朱有勇、陈温福、康绍忠、罗锡文、赵春江和陈学庚共8位院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3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近300人参会。会议期间,康绍忠院士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扩大会议,使我校在全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二是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张无敌、官会林、资文华入选“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张无敌教师团队被评为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徐锐、郝瑞亭、王云峰、余琼粉入选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

2021年,“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成功升级至“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实现我省“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零的突破。学院新增能源动力、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微信图片_20221109092455

640 (2)

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学院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区域发展战略科学布局学科专业,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人才,荣获云南师范大学2017—2018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持续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改革,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每年有大批本科生加入教师研究团队,并在团队教师指导下取得一大批创新性成果。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发表SCI一区论文12篇、二区论文85篇。2020—2021学年,硕士研究生李佳保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4名本科生分别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SCI二区),在新能源材料制备、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640 (3)

640 (4)

学生考研率名列学校前茅,2022届毕业生考研率达23.72%。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类或科技类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40余项,省级奖80余项。

微信图片_20221109092503

践行初心使命,科技服务彰显新活力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将科研工作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科技工作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主动服务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在光伏水泵、太阳能干燥技术、沼气示范工程、三七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李明教授团队、杨培志研究员团队分别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徐锐教授团队的“生物质能促进高原农业减污降碳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22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实现了学院在国家级协会获奖的新突破。以杨培志研究员作为团队负责人的“云南师范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省创新团队”2020年度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培育对象。官会林教授主持的“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演变退化与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云南省科技厅立项建设。学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含面上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5项(含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8项),厅级项目11项,出版专著14部,发表各类论文69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85篇。

640 (5)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于2018年圆满完成“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一期建设任务,并签订了第二期合作协议。2020年获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昆明—老挝万象可再生能源推广与示范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获昆明市科技局昆明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9月,“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入选“科创中国”2021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云南日报》作了《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一份充满“光”与“热”的合作》专题报道;《人民日报》作了《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的跨国合作之路》专题报道。2018年11月,荣获老挝“重大科技成就奖”。该实验室的模式与效应在东盟南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2022年获批农业部“一带一路”农村能源创新院,积极推进本土企业走出去,发挥辐射东南亚作用。

640 (6)

640 (7)

展望未来,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国家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质量为核心,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方向,学科为抓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以培养高素质学科专业人才为根本、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科学院。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