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侯宇亮,陆会琼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2022-11-17 16:45发表于北京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肇始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图书室,经历西南联大、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四个时期的发展,现设有专库收藏线装典籍6万余册,古籍善本3000余册,西南联大移交的民国时期出版中外文图书6000余册。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在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制度、整理利用古籍资源、推广普及古籍知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入选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我们古籍保护工作的重大推进。作为西南联大的后裔,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秉承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一、以“藏”为基础,努力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制度,做好古籍原生性保护工作。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8年搬迁至新馆,新馆七楼设有独立的古籍库房,定名为“古籍与西南联大特藏书库”,用于收藏古籍、民国线装书和西南联大移交的中外文图书。库房安装气体灭火装置,有楼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等安保设备。近十年间,图书馆在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支持的情况下,逐步完善了新馆库房的建设,改善古籍的保存环境。2010至2016年,分批购置了樟木书柜,全部用于古籍存放,增强防虫、防尘效果;库房窗帘更换为遮光窗帘,避免阳光直射,降低紫外线对古籍的伤害;完善安保措施,将库房原有普通库门更换为防盗门。2017年,图书馆又争取专项设备购置费,购置书库空调及新风系统,完成了对古籍特藏书库的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改造,使库房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日常工作中,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也逐步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制度,要求古籍特藏部员工认真履行《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岗位工作职责》,制定《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与西南联大特藏文献管理办法》,规范古籍出入库清点登记、读者阅览登记、库房钥匙保管及库室安全等工作。遵照制度,在保障古籍文献、古籍书库安全的前提下,为读者提供特藏文献阅览服务。
二、以“用”为目的,认真做好古籍普查登记,摸清家底,整理挖掘馆藏古籍的深层价值,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
古籍整理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工作。古籍普查登记是我们对馆藏古籍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基础。2012年,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组织下,开始了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通过普查登记,我们厘清了馆藏善本的种类册数及存藏情况,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明嘉靖杨鑨九洲书屋刻三十卷本《初学记》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20年,我们编纂出版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图录》,是古籍普查与整理工作的一次成果展示。
三、大力推广、普及古籍知识,让深锁函柜的古籍真正“活”起来,促进古籍传承性保护。
古籍是记录璀璨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发挥古籍的文化价值,让古籍里的文字、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是我们古籍保护工作者肩上任重而道远的责任。近几年,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不断探索、借鉴多种新颖、生动的传播方式,积极在校园内开展古籍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努力打造品牌活动。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老师们长期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畔讲坛”举办“古籍知识普及”系列讲座,利用馆藏古籍优势,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等方式,将古籍版本、分类、装帧、辨伪、古文字、藏书史等专业知识以有别于专业课堂授课的形式,面向全校师生普及。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合作在云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成功推出了“我在云师学古籍”系列推文,推文内容基于但不限于对馆藏古籍的挖掘和展示,选取有趣的古籍知识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地向全校师生讲好“古籍故事”。
近几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还与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合作,打造了多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019年,我们举办了“体验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2021年,我们举办了“体验古人的‘3D复印术’——传拓技艺进校园”活动;2022年,我们举办了“守护与传承——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我们在活动中融入古籍、拓片等文物保护知识,制作有西南联大元素、书籍元素、阅读元素的拓版在活动中拓印,制成文创作品。这些全校性的活动让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古籍,沉浸式地体验了古籍修复、古籍装帧、传拓等传统技艺,品味古籍装帧的形制之美,进一步理解古籍所蕴含的厚重价值,感受到了古籍穿越历史长河所绽放出的时代光彩,加深了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认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学起来、传下去。
基于在校园内推广普及古籍知识的经验,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还将活动影响力辐射到周边社区,开展古籍知识、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拉近大众与古籍保护的距离。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持续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阅读推广进社区”活动,我们不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带动社区居民融入到“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区”的氛围中,同时也通过举办传拓技艺体验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也在近距离的传统技艺体验中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嵌入式”服务,拓展课堂教学,积极尝试成为学校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基地。
图书馆是师生获取文献资料的重镇,也是学校课堂的延伸。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不仅在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中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保障、积极助力,还主动融入到一线教学中,与学院合作,把课堂移到特藏书库阅览室。结合“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等课程教学特点以及教学需求,老师们将课堂搬入特藏书库阅览室后,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讲解,让同学们近距离观摩古籍文献,切实了解古籍版式、装帧等文献学知识。图书馆也利用资源特色和资源优势,让同学“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同学们实地参观、接触古籍馆藏,与古籍文献真实“互动”,感受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当亲见一本本斑驳的典籍后,同学们会不时询问这些藏书的年代、来历、如何收藏、如何保护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这是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更直接有效的方式。
五、传承西南联大薪火,首创“西南联大图书特藏室”专事收藏西南联大时期藏书,打造好馆藏特色。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一部分来源于西南联大移交的图书,除古籍外,西南联大三校复原北返时还移交了一部分图书、报刊给在昆独立建校的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这些文献盖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图书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图书馆”等种种收藏印记,它们见证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是西南联大学人留给后学的一份珍贵文物。这部分藏书曾经作为流通书籍散落在图书馆的各个书库,为了抢救和保护这批珍贵文献,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老师们曾在百万册流通馆藏中“地毯式”搜索,将散落各处的西南联大特藏文献收集整理,集中分编加工、规范上架、妥善保存,于2005年建成了国内首个专事收藏西南联大时期藏书的特色书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特藏室”。为更好地保护这批文献,目前我们将特藏室设于“古籍与西南联大特藏书库”内,按古籍标准存藏和保护。2018年,为庆祝“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我们编纂出版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西南联大特藏文献图录》。
近几年,我们陆续对这批藏书进行了数字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我们还将对一批西南联大时期收藏的报刊进行数字化加工。通过建设馆藏西南联大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方式,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这批文献的保护和利用,让更多的人挖掘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进一步加深对西南联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六、重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由下设的古籍与特藏文献服务部承担。目前,古籍特藏部有工作人员8位,其中高职人员3位、中职人员5位,博士2位、硕士2位,专业背景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史、图书情报、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推进古籍保护工作,人才是关键。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不仅按工作需求尽量完善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的配备,还非常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人才的培养。十五年来,馆内先后派遣多位古籍特藏部馆员赴北京大学图书馆参加古籍编目等相关业务学习,组织馆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培训”“古籍修复技术培训”“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线上培训班”“古籍数字化建设研修班”“传拓技艺培训”等多个线上、线下业务培训,提高了古籍保护工作人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为新时代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的十五年,只是古籍保护工作历史长河中的一页,新的篇章即将开启。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仍会薪火相传,在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中继续砥砺前行,在祖国边陲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