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师教育主业 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6作者:访问量:

编者按: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专栏,系列展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一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展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不断激发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团结奋进的热情,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近日,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公布2009-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高校TOP100,云南师范大学以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的获奖数量,与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并列45位,云南省内高校排名第一。

云南师范大学2009-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目录(含参与1项)

教学成果奖是学校育人成果的直观体现。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育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坚守办学历程中的最大主业和根本底色,实施教师教育振兴战略,以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2017年学校顺利迎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师教育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正式启用;2018年大规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召开学校新时代本科教育大会,实施新一轮学分制改革,启动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2020年以来,持续完善基于质量评价的资源配置和教学激励机制。稳步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学校育人水平和育人成效持续提升。

凸显师范底色,服务边疆需求

突出鲜明的师范底色。学校师范类专业涵盖基教、职教、特教各类型,中小幼各学段,中小学全学科。91.3%的师范类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日制本科师范生占比50%,7个师范类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构建了完备的本硕博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师范生参加教师技能测试和课堂教学比赛

全面对接边疆中小学师资需求。开展卓越教师、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专项等项目,培养扎根农村基层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和普通完全中学骨干教师,为云南省输送大批合格教师。2017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高校,同年获云南省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资格,2021年承担地方优师计划专项。668名学生参加卓越中学教师等卓越人才本硕连贯培养,公费师范生招生1894人,地方优师专项招生644人。

定向怒江公费师范生培养座谈会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夯实本科教育基础

以调结构重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线。撤销本科专业19个,暂停招生5个,招生专业数优化调整至72个,凸显优势特色专业。聚焦课程、教师、教材、测试、就业五个核心要素实行专业对标建设,发挥专业综合评价结果导向作用、师范类专业认证促进作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倒逼作用。获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7个,在全省本科专业“增A去D”规划中,5个专业达B类(国内一流)水平,D类(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专业全省率先清零,4个专业获重点建设支持;获3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以提质量建“金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心。实行课程等级准入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制度,建立“A(国际一流)、B(国内一流)、C(国内平均水平)、D(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四级课程质量标准,所有课程实行从C到A档次进阶提升,评定A、B档次课程139门次,每学期6000余门次课程按档次挂牌供学生选择;所有课程实行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平台中师生共建课程资源存储量超30TB,近五年学生活跃人数超5亿人次,3个课程过程性评价案例编入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培训讲义并在全国推广。完善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联动课程建设体系,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3门,23门课程在各大平台上线。

学校获得的国家级课程证书

深化学分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推进“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课程中心”建设,实行专业综合评价和课程质量等级准入评价,扩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教师以及安排学业进程的自主权,强化对学生的全过程学业指导和管理,建立基于质量评价的资源配置和教学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学生好好学、教师好好教”。本科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全国性竞赛获奖超300项,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26项;110人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奖励,2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三等奖。

部分师生获得的竞赛奖励奖状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力抢抓“十四五”期间国家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机遇,当好云南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排头兵,加快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